白芨
白芨可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用于咳血吐血,外伤出血,疮疡肿毒,皮肤皴裂;肺结核咳血,溃疡病出血。

白芨:拉丁学名Common bletilla rubber

别名:连及草甘根、白给、窘兰、朱兰、紫兰、紫惠百笠,地螺丝、白鸡娃。白视、羊角七

:植物界 :被子植物门 :单子叶植物纲 :微子目 :兰科 亚科:兰亚科 :树兰族 :白芨属 :白芨

形态特征:白芨的初生假鳞茎是圆球形,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形成V字形块状假鳞茎,叶4-6枚 ,狭长圆形或披针形,长8-29厘米,宽1.5-4厘米,先端新尖,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。花序具3—10朵花,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;花序轴或多或少呈"之” 字状曲折;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2—2.5厘米,开花时常凋落;花大,紫红色或粉红色;萼片和花瓣近等长,狭长圆形,长25-30毫米,宽6-8毫米,先端急尖;花瓣较萼片稍宽; 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,倒卵状椭圆形 ,长23-28毫米,白色带紫红色,具紫色脉;唇盘上面具5条纵褶片,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,仅在中裂片上面为波状;蕊柱长18-20毫米,柱状,具狭翅,稍弓曲。花期4-5月,果期7-9月。有变种白花白芨,花白色,园艺品种尚有蓝、黄、粉红等色,白芨的花粉呈块状不易散开,所以在授粉上也不是很有利。白芨的种子极细小,似粉末,状没有胚乳,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。

生长环填:喜温暖、阴湿的环境,如野生山谷林下处。 稍耐寒,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。 耐阴性强,忌强光直射 ,夏季高温干早时叶片容易枯黄。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。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、苔藓层中,常与灌木相结合,或者生长于林缘、草丛、 有山泉的地方,亦生于海拔100-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,栋树林或针叶林下 ,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。

分布范围:白芨原产中国,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。主要产自贵州西南部、陕西南部、连云港、南通、南京、句容、直兴、溧阳、上海、甘肃东南部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。

功能主治: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用于咳血吐血,外伤出血,疮疡肿毒,皮肤皴裂;肺结核咳血,溃疡病出血。

用法用量:6- 15g,研粉吞服3~6g。外用适量,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。性昧归经:味苦、甘涩,性寒,归肺、肝、胃经。有效效止血,消肿生肌之功,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痛肿、烫伤、手足皴裂、肛裂等。

药典依据: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痛肿、恶疮、败疽,伤阴死肌,胃中邪气”。

《本草纲目》: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

美图赏析
Copyright © 2019 普洱淞茂谷林下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 滇ICP备2022005647号-1
技术支持:奥远科技

友情链接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9
  • 10